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砀山果园场“十一五”发展提速

安徽砀山果园场“十一五”发展提速

发布日期:2010-12-08 浏览次数:3888

    遍地黄沙,沙随风扬,遮天蔽日。60年前,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当地流传这样一首民谣: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这是建场初的真实写照。经过农垦几辈人先治沙、后治窝的艰苦创业,使昔日的黄河故道变成了今日砀山果园场的果海梨园。但到了十五末,由于国有企业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又使果园场举步维艰,发展遭遇了瓶颈。此时,果园场产业单一,产出均来自1.7万亩果园,主要经营传统水果业,经济附加值不高,加之价格持续低迷,职工收入仅得温饱,场级经济无法形成资金积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全场职工仍喝的是苦涩的碱性水,走的是坑洼的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饮水难和出行难不仅极大损害了职工的身心,也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成为关系全场人心和民生的大问题。

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十一五期间,果园场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修道路、建水塔,抓设施、调结构,拓思路、创机制,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职工生活日益富裕,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修道路,建水塔,民生基础整体改善。在扶贫资金和公益项目的扶持下,一条条新修柏油道路通向了各个分场,20米的水塔高高竖起在场区,并建设了翡翠花园职工住宅小区,民生基础整体得到改善,场区面貌焕然一新,空气清新,场区整洁,生活便利,职工喝的是甘甜的深井水,走的是平坦的柏油路,“饮水难、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果园场被誉为砀山县的“后花园”。现而今,生产的水果可从园间地头直接外运,方便快捷,惠及职工。
抓设施,调结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果园场注重果业结构调整,帮扶职工建起了连栋水果大棚,种植特色优质水果,经济附加值高,成为职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农业和扶贫资金的支持下,4028座连栋钢构大棚侧卧万亩梨园之旁,葡萄新品种巨玫瑰种植其中,这是皖北规模最大的水果连栋钢构大棚,果园场的设施栽培跃上了新台阶;1000吨水果气调保鲜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本场新鲜水果的仓储问题,还可外调水果储存保鲜,实行反季节销售,从而延长了水果产业链条;670亩标准化水果生产示范园正在建设之中,目标是成为生产流程规范化、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砀山梨”现代生产方式革新的实验地。
拓思路,创机制,谋划未来大有可为。初步实现民富之后,果园场开始做起了做强场级经济大文章。十一五以来,果园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注重效益的管理理念保障了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他们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一是积极拓展发展思路,围绕水果做文章,既要借助外力,更要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效益优先,发展水果设施栽培和仓储业,建立水果质量追溯体系,面向高端市场发展绿色果业;二是不断创新经营机制,以统营的皖垦果业公司为龙头,以自有及周边农村果园为基地,引导职工成立植保、销售等专业合作社,形成专业公司+合作社+基地国有、民营共存互补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夯实果品产业的发展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以优化管理模式支撑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加快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场县合作开发土地和城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在民富基础上实现真正场强
忆往昔,果园场人没有忘记前辈的艰辛;在今朝,他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展望“十二五”,一个集果业生产、仓储运输、产业发展、旅游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的新型果园场将破茧而出、化羽成蝶,致力建成安徽农垦耀眼的“皖北明珠”。

建成后的柏油道路

20高的水塔矗立在场区

翡翠花园居民小区

巨玫瑰葡萄连栋钢构大棚

1000吨水果气调库库房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