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白米山农场:原生态林下养土鸡

白米山农场:原生态林下养土鸡

发布日期:2015-06-09 浏览次数:2611

走进安徽农垦白米山农场五分场余山庙小河湾,山深林密,绿水环绕,空气清新,人迹罕至。绿林丛中隐隐能看到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林间小道,这是场部到此的唯一通道,可见几间破旧土房和几座简易塑料大棚,这里便是谢家成、刘永华夫妇土法上马的土鸡养殖场。

谢刘夫妇原是农场摩擦材料厂普通职工,2000年工厂改制后,同大多数职工一样,仅靠打工收入来维持一家生计,凭借不服输的勇气和智慧在人生道路上打拼着,他们想往过上较好的生活,更怀有发家致富的梦想。

直到2008年,安徽农垦及白米山农场大力鼓励扶持广大职工发展养殖业,谢家成也动了心思,他想,农场有着广袤山场和原生态环境,发展土鸡养殖应该是条致富的路子,就和妻子商量,但妻子先是不同意,一怕没有技术养不好,二怕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被折腾光,几经商量,在谢家成的不懈坚持和远景蓝图吸引下,妻子最终同意了。这年初春,刘永华从一家玩具厂副厂长的岗位上毅然辞职,和夫君收拾家当,一头扎进五分场余山庙深山,开始土法上马发展林下养土鸡。

万事开头难。资金不足,只得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借;没有养殖棚舍,只能因陋就简、先干起来;没有技术,从头开始学。修草房、建棚子、添设施、购器具,一切从零开始,准备了两个多月。20086月,第一批1000只土鸡进场,夫妻俩小心翼翼,白天忙饲养,晚上轮流看小鸡,一旦发现小鸡采食不正常,或有其他异常生理表现,首先就从书本上学,遇到难题就下山找畜牧兽医站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忙了3个多月,看到小鸡健壮地满林下跑,亲手饲养的小鸡慢慢长大、开始产蛋,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心。9月,又上了第二批2000只土鸡,当年共赚了8万多元。

第二年,有了成功的养殖经验。2月初再上小鸡3000只,更加精心饲养,防疫不敢有一丝马虎。然而,到5月初出现了鸡瘟,请了很多专家来现场指导,但专家们都摇摇头就走了,最终,3000只小鸡和上年留下产蛋的1000多只母鸡几乎死光光,直接损失十几万。他俩倍受打击、欲哭无泪、感到绝望、令人心酸。

鸡死光了,钱花光了,人疲惫了,没有依靠、没有后路,咋办,是进还是退?妻子刘永华是个精明能干又通情达理的人,她没有一句责备话,反过来还劝慰丈夫: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怕,因为我有你,有吃苦耐劳、肯学上进、不畏艰难的你。有苦我们一起吃,有难我们一起担!妻子的大度刚强让老谢有了继续干下去的勇气和主心骨。于是一边将死去的小鸡全部深埋,一边忙着养殖场地的消毒和清理,再到兽医站潜心请教防疫技术,得到了专家的热忱帮助,夫妻俩当年9月又上鸡4000只,开始了科学饲养。

2010年开始,在他们刻苦钻研、精心饲养和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下,解决了一个个技术困难,攻克了一道道防疫难题,全面掌握了土鸡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实用的经验,养殖场一步步地顺当起来,每年饲养土鸡上万只,年可净赚20余万元。

这样一忙就是6年。在这6年里,凭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精明头脑,构建了多个销售渠道,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产品源源不断销住滁州、南京、苏州等地,而且形成了原生态、土种土味的自身特色。

忆当初,老谢十分感慨:搞养殖很辛苦,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们走过来了,一点一滴地成长,乐在其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如今家里生活达到了小康,我很珍惜,也很感谢农场给我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相信明天越来越好。的确是越来越好,如今谢刘夫妻有了车子、票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两个女儿先后成家立业、生活美满。

2014年,白米山农场在场区老嘉山麓规划建成了连栋养殖小区,场领导多次登门找老谢,请他来挂帅发展林下规模化养殖。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舍弃自家养殖场,到小区发展规模化土鸡养殖,贡献出自己的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为的是回报农场、带领职工共同致富,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夫妻俩又住进了养殖小区,按照原生态、规模化要求进行养殖,如今该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地上跑的、树上站的都是健壮的土鸡,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

谢刘夫妇的创业历程让我相信,他们林下规模化养土鸡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并将引领越来越多的农场职工共同致富奔小康。(胡恒志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