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皖垦茶区公司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皖垦茶区公司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6-12-19 浏览次数:2972

皖垦茶区现有敬亭山、十字铺、祠山岗、九连山四个茶场,拥有土地16.5万亩,人口3万多,职工954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6400多人)。为探索农场公司化改革的有效路径,2010年,安徽农垦集团整合四场资源,组建了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到2015年底,茶业集团资产总额9.8亿元,比2010年底增长131.9%,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8%;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分别为1.2亿元和2502万元,比2010年各增长48.7%174.9%,走出了一条适应农垦特点、符合农垦改革方向,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新路子。

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适应农场公司化改革的组织架构

安徽垦区属集团化管理体制的垦区,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和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辖20个国有农(茶)场及其他若干单位。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安徽农垦整合区域资源,先后组建了皖垦种业、通和房产、皖垦茶业、皖垦食品、酒店集团、皖垦棉业以及类金融等多个专业公司,使之成为省农垦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专业公司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皖垦茶业集团组建,设立茶业集团党工委(纪工委),加挂茶区总场的牌子,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茶叶集团整合资源,组建了志祥农业、资产运营、绿魁茶业、敬亭绿雪、青草湖酒业等实体公司,在实体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在四个茶场分别组建社区管理委员会,并经地方政府批准,设立了14个居民委员会。

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夯实农场公司化改革的经济支撑

主导产业是农场公司化的基础。如果主导产业不清、效益不显,农场公司化改革也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皖垦茶业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是茶区主导产业壮大期、垦地合作深化期、组织架构完善期。要树立背靠资源、面向市场的理念,围绕高效特色农业和城市综合服务业这两个主导产业,以项目为抓手,以混合所有制为手段扎实推进。努力把皖垦茶业打造成安徽农垦的重要经济板块和效益增长极,把茶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职工幸福的新垦区。

高效特色农业。一是在实施茶业“3+2”工程,即重点建设敬亭绿雪茶叶原产地、麻姑山茶树种质资源圃、十字铺现代农业观光带,同时积极发展九连山茶园养鸡和祠山岗黄金芽茶基地。二是以志祥农业公司为平台,在现有2.4万亩苗木基地的基础上,发展绿化苗木产业,控股宣城市政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三是打造青草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合作,促进职工增收。四是以效益增长、科技进步为核心,着力提升绿魁茶叶加工、青草湖黄酒等现有产业。五是围绕敬亭山综合开发,发展休闲体验观光产业。敬亭山素有江南诗山的美誉,是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茶业集团将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城市综合服务业。重点是实施好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特色明显的项目。近期,将以敬亭山场部茶香小镇建设和山南中央街商住综合体以及优诗美地小区开发以及东升花园配套为核心,推进土地开发。同时,加快推进九连山文化陵园、祠山岗加油加气站、周王养老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茶区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三、发挥农垦土地资源优势,推进垦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皖垦茶区区位优势明显,多属城郊型农场。十二五期间,本着立足长期、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为茶区转型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垦地合作开发商住用地1500多亩,土地挂牌价格也由期初的70万元/亩提高到目前的120万元/亩以上。同时,垦地合作共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征用农垦土地18000多亩,每年茶场获得的合作收益超过2000万元(不含土地补偿)。

十三五期间,皖垦茶业继续将共建工业园区作为垦地合作的重点。一方面,合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提高园区的档次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垦地双方合作协议,建立垦地合作资金台账和土地收益台账,加强落实检查,及时兑现地方政府的资金占用费、合作奖励、商住用地规划及指标等重点内容,确保农垦收益的长效化、制度化。同时,积极支持地方交通、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四、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社企分开

农场企业化改革的关键是坚持社企分开,这直接关系到农场市场主体地位能否真正确立,农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能否得到全面提高。皖垦茶业集团在现有探索基础上深化社企分开改革,就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为指导,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茶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建茶场(公司)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分别承担生产经营和社区管理职能,做到人员、经费、职能相对分开。茶场(公司)以资本为纽带管理实体企业,做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社区委下设居民委员会,建立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机制,做到工作有序衔接、职能履行到位。

二是合理划分资产资源,既要确保茶场(公司)经营性资产完整、人员专职、业务独立,进而为股权多元化改革创造条件,又要确保社区正常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需要,以利社区和谐稳定。以此为目标,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和财务科目。

三是要完善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经营机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承包租赁经营为基础,创新股份制、公司制、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形式,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亩均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职工增收。同时,建立经营面积、收费标准,承租期限等与职工身份相适应的衔接机制。

四是妥善处理好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对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进行甄别,纳入政府债务统一管理,按规定和程序核销呆坏账。从而使茶场(公司)轻装上阵,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五、立足农垦特点,多方合作开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场承担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是历史形成的,为支撑农垦事业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就必须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包括行政执法、事业性管理和公益性服务等)。结合皖垦茶区的实践,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可以有以下途径:一是移交。几年来,皖垦茶区先后向地方移交了公检法、武装、电力等管理边界清楚、系统管理成熟度高的办社会职能。二是共建。茶区各场与地方政府本着共建共享、联合行政的原则,在规划、土地、市政执法、文明创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政府依法授权、社区依法管理的衔接机制。三是购买服务。地方政府将茶场人员的城镇居民医保、低保、大病救助等纳入财政资金保障范围。四是管办分离、授权管理。特别是集团化垦区,省政府应赋予农场社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将农垦各场的社区运行经费、公共服务经费、社会事业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同时,管理分配好中央财政专项补助,满足农垦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减轻茶场负担。五是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近年来,茶区各居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帮困、治安联防、民事调解等居民自治工作,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六、农场公司化改革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资产资源的整合与划分。毫无疑问,经营性资产(资源)要划归公司。但土地资源如果不加区别地全部划归公司,不利于股权多元化改革。建议:已作价入资的土地可划归公司,其他土地划归社区(代表国家所有并获得土地补偿收益),但土地上面的生物资产划归公司经营。

二是用好国家惠农政策、民生政策,规范税收。建议:改革后的企业保留农场牌子,仍以农场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这样,既享受到国家减免农业企业所得税政策,也符合农场作为国有农业企业的实际,还能发挥农场的品牌效益。

三是合理确定各类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社企分开后,通常做法是企业人员实行年薪制,薪酬待遇与经营业绩挂钩,社区管理人员实行工资制,参照同类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标准。但社区管理人员从性质上看仍是企业员工,需交纳五险一金,在社区管理人员的事业编制尚未解决或国家保障政策尚未并轨之前,应合理保障他们的薪酬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规避风险,确保垦地合作中农场收益的长效化、制度化。皖垦茶区垦地合作开发土地近2万亩,地方政府欠付土地补偿费近3亿元,其中部分转作借款,支付利息,但未纳入账内核算。还有共建园区收益分配方式也只是双方协议约定,支付时间、数额也因地方财力状况和人员变动情况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垦地合作协议中明确的商住用地开发也应适时启动。

五是重视解决社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十二五期间,皖垦茶区建设各类保障房6401套及配套用房,垫付资金近7000万元,一方面,保障房的国有性质使社区承担了管理和维修费用(每年约400万元),另一方面,应探索租售并举等路子,尽快变现存量资金。同时,茶区职工只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区参照职工医保标准实行差额补贴,年补贴费用约500万元左右(2015年为474万元),其中退休人员占比80%以上。这些都必须纳入农场公司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以解决。

(《中国农垦》2016年第10期,皖垦茶业集团董事长、党工委书记张国祥)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